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代书法 | 当代书法 | 书法组织 | 培训中心 | 校园书法 | 报刊书籍 | 网上商城 | 在线拍卖 | 书法常识 | 鉴赏收藏
论坛 | 书学理论 | 点击名家 | 老书法家 | 中青书家 | 小书法家 | 硬笔书家 | 书画展厅 | 赛事信息 | 江南扇艺 | 招牌题字 | 工艺雕刻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书法展一瞥
日期:2014-7-8 23:38:31     来源:   编辑: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书法展一瞥

57491_zhangj_1404354874562.jpg

    中国书法网汛  今年8月1日,是中日甲午战争宣战120年纪念日;120年前的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日本夺取黄海制海权;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直至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以中国的惨败告终,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当年的历史钩沉,当年军民奋勇抗敌的宝贵民族气节,当年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如今,全部展现于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华海外联谊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科技日报》主办,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和平世界书画院承办的张飙撰并书《甲午一百二十年祭》书法展览中。

  为总结历史、启示未来、铭记历史教训,也为激励人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热情,中国书协顾问张飙自去年开始搜集和查阅大量资料,从浩瀚的史料中梳理出“国耻民辱”、“将士忠魂”、“君臣官民”、“思维文化”4个角度,用两个月时间,写成一万九千字的长文《甲午一百二十年祭》,全文刊登于今年1月28日的《科技日报》上。文章既讴歌了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烈士,也沉痛反思为什么会“大败于小”、“多败于少”、“强败于弱”、“师败于生”;并比较了当时影响战争胜负的中日两国当权人物的不同作为,以及两国不同的思维文化。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文摘》第7期详细摘转了文章,解放军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了《甲午一百二十年祭》一书。

  接着,从今年春节到“五一”,张飙又用了3个月的时间,把他的文章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长卷142条,长72米、高2.4米;另外还有相关内容作品220余件,共同组成了此次的展览。

  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生命单位

  “国耻民辱祭”反思甲午战争的失败和耻辱;“将士忠魂祭”书写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左宝贵、林履中、林永升、杨用霖等北洋海军将士在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壮言与壮行;“君臣官民祭”总览战争时最高决策者、实际战斗者、后勤部门、新闻舆论和国民情绪的反应;“思维文化祭”中,以中日两国理论、行动来反映深层次的文化差别,反思处理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得出“甲午战争,中国败给了中国”的结论。整篇祭文以行草书写,祭文标题分别以魏碑和隶书书体撰写;将士名录则以楷书、榜书撰写其名,又以行草录述其人生经历。不同书体作品相互映照,凸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历史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将来”的主旨思想。

  中国书协理事张铜彦关注到不同书体书写不同内容的创作构思,他认为恢宏大气和端庄秀美等不同风格的配搭,是张飙书法字内和字外功夫的集中显现。书法评论家黄君亦认为,不同内容使用不同书体,是作者对书体审美的考量,是“有意味的形式”的书法的展现。4个篇章以不同侧面阐述作者对甲午战争的文化反思,让整个展览充满悲壮的感染力。在中国书协理事罗杨看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生命单位,它们铺陈出诗、文的汪洋恣肆、互为表里。

  “这些书法作品情感真挚、气韵生动、大气磅礴。他将丰富的情感化入书法的点线之中,或澎湃如海涛、或缠绵如溪流、或顿挫如群山,洋溢着一种阳刚、雄强、正大的气象。这些形式多样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刻,传递出张飙先生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切热爱。”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说。

  小的也做,大的也做

  “从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到黄遵宪主张的‘我手写我口’,从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邹文的《革命军》,以社会、时政热点入诗、入书,这是中国文化延续至今的重要传统。”中国书协理事梁永琳说。罗杨则注意到展名上面一行小字——“张飙撰、张飙书”:“我们很多的展览中,书法家抄抄唐诗宋词、佛经警句的太常见了,少有有感而发的道德文章。”

  “书法家首先应是文人,而不是笔墨游戏的工匠,但如今我们很多书法家都沉浸在笔墨训练的圈圈里打转,很少有书法家可以自作诗、文。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法界的整体意识中,没有注意到时代的文化价值对心灵感悟产生的重要意义。”黄君说。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书协理事周俊杰倒是持“相反”意见:“有关如今书法界没文化、对当代书法全盘否定的论调屡见于报刊。但我想,张飙应该是一个反例。为了写《甲午一百二十年祭》,他看了几十本书,是在做学问,最后以书法的方式表达出来。”

  观看《甲午一百二十年祭》展览,很多书法界人士和罗杨的观感一样,希望更多“不是以学问授予的学位、不是以协会授予的官位、不是以市场授予的价位”而决定的真正有思想品位的书法作品出现,因为“从来没有非文化的书法存在”。对于创作“有内容”、“有形式”的书法,张飙的说法非常简单:“这些年我在书法跟上时代、服务时代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甲午,是全民族的课题,国际关系、民族的崛起,是包括书法家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身处‘小时代’,我也是想:小时代的事情也做,大时代的事情也做吧。”


 

[编辑:zgsfw.net]

相关主题:


    
电话:0575-85871084 传真:0575-88646768 电子邮件:zgsfw@126.com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 著作权、版权声明 ICP:浙ICP:05015423号
Copyright 2003-2004 www.lts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