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代书法 | 当代书法 | 书法组织 | 培训中心 | 校园书法 | 报刊书籍 | 网上商城 | 在线拍卖 | 书法常识 | 鉴赏收藏
论坛 | 书学理论 | 点击名家 | 老书法家 | 中青书家 | 小书法家 | 硬笔书家 | 书画展厅 | 赛事信息 | 江南扇艺 | 招牌题字 | 工艺雕刻
首页>>学术研究>>新闻
2006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存在“跛脚”状态
日期:2007-1-22 22:38:49     来源:   编辑: 

 

 
 
2006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存在“跛脚”状态
 

胡传海

    2006年的中国书坛热闹和繁忙依旧,各种大展、大赛轮番登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但引起我注意的是另一个不太为人所关注的现象,就是当前中国书法的理论研究存在“跛脚”状态。我认为书法理论研究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其一,纯粹的书法理论研究;其二,考据型的书法史论研究;其三,直面当下的书法批评。而当前这三个方面并没有呈现出齐头并进的状态,由于书法批评的薄弱和落后,从而导致了书法理论研究“跛脚”状态的出现。

    就我的观察而言,纯粹的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史论研究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和研究队伍,尤其是书法史论研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较充分,理论著作多,代表性理论家都处于书法界的一线位置。而针对当下的书法批评则很不完备,甚至存在着失语和缺位的现象。应该说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在2006年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006年度中国书坛的重头戏是中国书法兰亭奖,我作为兰亭奖理论奖的评委参加了有关活动,感触颇深。就理论奖的获奖文章和理论著作来看,它们基本上代表了书法界的学术水平。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以书法史论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和论著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专门论述当下中国书法的文章则几乎没有。获奖提名文章和参评文章中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不少理论奖的评委跟我有相同的看法。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探究。这里当然有客观的因素,那就是不同的研究者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有的人在史论方面积累比较深厚,那他就有可能在史论研究方面下更多的工夫,从而取得更多的成果。就书法专业的教育而言,可能在史论方面的训练比较系统,从而使从事史论研究的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修养。但我认为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要害在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考据”当作评判学问深浅度的标尺,认为只有“考据”才是学问的体现,没有“考据”就没有学问。与之相对应,针对当下的书法批评则被轻视,它在书法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被忽略。这是对书法批评最大的误解。而来自专业人士的误解就更值得担忧。

    书法批评真的就不值得深入研究吗?它在书法思想史上的地位真的就是可有可无的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理论研究,都必须对本学科当下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书法理论研究自然也不例外。而对当下的书法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正是书法批评的职责所在。综观2006年在书法专业报纸、刊物等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应该说史论方面的还是占据大多数,批评文章不多。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史论文章的影响,远远赶不上数量上不占优势的批评文章的影响。为什么?就是因为批评文章直接对当下的书法现象作出理性的梳理,无论褒贬,都回答了广大书法爱好者、书法工作者十分关心的话题和现象,自然受到他们的欢迎。但这样的批评文章虽然有一定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很大,但我认为其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已有的部分文章还不够“解渴”。

    如果我们不能对当下的书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我们就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书法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难以引导书法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我们就无法为后来者留下比较完备的学术资料。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正确的判断和评估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伪批评”就会泛滥,从而造成对当下书法的误读。所谓“伪批评”,就是没有从书法艺术本身出发进行批评研究,而是从个人利益、圈子利益出发,背离书法艺术的批评。比如,有的单位搞的书法年鉴,把重要的内容遗漏,却把不重要的东西尤其是主事者个人的东西悉数收录其中。“伪批评”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

    要想让书法批评发出声音,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希望那些有志于书法批评的书法人,敢于、善于回应当下书法事业出现的种种现象,深入解读其背后的种种症候,只有这样,书法理论和书法现状才不会自说自话、互不相干。我更希望传媒能在书法批评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众所周知,传媒是社会公器。书法专业传媒自然也应通过促进当下书法事业发展繁荣的途径,实现自身社会公器的天然职能。当前,书法专业传媒已经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有的还在专业领域和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希望传媒能够秉持公允的立场,肩负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科学的书法批评。只要是以促进书法事业发展繁荣为目的的书法批评,就值得传媒推出,就应该“百家争鸣”。

    我对书法批评的呼唤决不是意味着对考据型的史论研究以及纯理论研究的否定。恰恰相反,我认为它们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两个领域的理论家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基础性研究对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不可缺少。但同一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强调史论研究和纯理论研究,同样并不能否认书法批评的重要性。只有实现它们的齐头并进,才是一种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现在的问题是,对书法史论和纯理论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书法批评的强调,这就是我呼唤书法批评的原因所在。

    真心期待2007年的书法批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书法理论研究的“跛脚”状态早日结束。

[编辑:zgsfw.net]

相关主题:


    
电话:0575-85871084 传真:0575-88646768 电子邮件:zgsfw@126.com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 著作权、版权声明 ICP:浙ICP:05015423号
Copyright 2003-2004 www.lts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